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文博

文博

NEWS

7月19日,国家博物馆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国家博物馆表示,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开发国博社会教育资源,保障研学学员正当权益,制定此办法。《试行办法》明确,申请国博研学资质,须符合下列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营范围应包括文化交流、教育咨询、研学旅游活动等项目;从事社会教...
2023-07-23
5月8日电 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试点建设3至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文物主题游径的资源对象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体,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文物类型。围绕文物游径主题,可串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可包括农业遗产、工业...
2023-05-08
4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根据报告,五年来,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累计游客达1.46亿人次。4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发布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根据报告,五年来,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累计游客达1.46亿人次。五年来,公布挂牌的5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法规制度不断完善,文保规划稳步推进。55处公园中,33...
2023-04-20
西安城墙信息中心可进行全方位检测说起陕西西安城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古老”,它于1961年就成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古老的城墙增创了新的体验场景,成了游客必打卡的景点。去年10月,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公布,西安城墙管委会“数字化助力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入选。2021年,西安城墙入选国家第一批文物预防性保护试点。从...
2023-03-09
文物、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
2023-03-07
近日,“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办,本次“湘湖对话”为期两天。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发表了题为《文旅融合中的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他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传承创新切实的需要,也是旅游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在世界交流交往互动最为频繁也最为广泛,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而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体现了不同...
2023-03-07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不可或缺,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文化遗产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就是为运河边的博物馆群来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是来自外地的家庭游客。刚刚过去的寒假,各地博物馆迎来一波游览热潮。近几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的走红唤起了人们对文博的热情,“博物馆热”悄然兴起。沉下心来逛一次展览、听一场专业讲解成为一种热门的出游选择。各地博物馆也纷纷出招,推出互动体验、文创产品、数字文物,...
2023-02-21
阔别千年,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首次在数字世界中被“敲响”,磅礴的旋律喷涌而出,庄严诉说着先秦灿烂的礼乐文明和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历史;“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古拙而意味深长的古琴减字谱也在数字世界中记录历史遗音,复刻古人指尖与心中的绵长意蕴……为响应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学术指导下,...
2023-02-15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不少人感叹:博物馆已然成为全国各地最难约的地方之一。以上海为例,春节假日开放的72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62%。上海博物馆更是凭借“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这一重磅引进展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据统计,该展开幕三周来,已累计吸引观众超过8万人次。观展热情持续高涨,预约一直满额,至今每天仍有大量的观众致电上博或在微博、微信上留言咨询观展...
2023-02-10
这座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馆建了整整二十余年,将于2023年1月1日对公众开放。如果出境旅游重新开放,你的第一站要去哪里?请将即将开业的大埃及博物馆放在心愿清单首页,这座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馆建了整整二十余年,馆藏超过10万件埃及古老文明珍宝的新博物馆将于2023年1月1日对公众开放。100年前,霍华德·卡特意外发现了图坦卡蒙墓,这一未遭盗掘的古墓中出土的大批珍宝震惊了世界,是埃及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
2022-11-10
通过展示大量故宫珍贵文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普及和推动作用。  9月19日,2023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据了解,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故宫出版社整合编辑和设计力量,依托故宫博物院优秀专家资源,推出了《故宫日历》家族系列,分别为兔年《故宫日历·2023年》,以人物故事画为主题的《故宫日历·书画版·2023年》,以及《故宫日历·亲子版》《故宫日历·汉英对照版...
2022-09-20
借助数字化技术,制造出圈非遗IP产品。游客反馈“我在休闲旅游步行街,逛到非遗织品,看着挺心动,就是价钱不便宜,买了也是放家里存着,也不能随随便便穿戴出来,最后没买。”南阳游客李小姐。“去黄山旅游时,我买过刻汉字的非遗食品豆糖,很有意思,味道也还不错。”常州游客张先生说。“少见拿得出手、价格又实惠的非遗商品,除了网上能看到,线下不知道到哪里买。”长沙游客彭女士。“不懂这些非遗产品,更不要说数字...
2022-09-08
完成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正阳门箭楼完成修缮保护、先农坛耤田遗址活化利用、妙应寺修缮排除安全隐患、万寿寺有望在十一期间对公众开放……7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近五年来取得的实质进展。中轴线申遗,是北京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当天,记者还走访了本市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最大限度留住老城的历史印记?如何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之城?一个...
2022-07-18
非遗的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当代价值。互联网拉近了非遗作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让非遗技艺摘下“神秘面纱”,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借助互联网平台,可充分展示非遗文化与技艺,有助于非遗作品销售,让非遗品牌符合当下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趋势和潮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进驻线上拓展市场,通过“非遗+互联网”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 非遗传承人朱立群研究直播选品以“...
2022-07-12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2日举行开幕典礼。开幕典礼由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主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致辞时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离不开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离不开中央对香港的全力支持和对香港同胞的关爱,离不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对我们的信任。她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会成为未来访港游客的必到之地,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传承不息的精神...
2022-06-23
博物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等重要职责。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再次揭示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文化力量。近年来,在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风潮引领下,我国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热度不减。据国家文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
开馆后,将成为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博物馆6月14日,据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目前,首都博物馆东馆二次结构已基本建设完成,整体预计今年年底竣工。2023年春节后将启动展陈施工、制作,9月份开始文物布展,预计明年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 据了解,首都博物馆东馆又名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标及城市绿心核心文化建筑之一,因为造型巧妙融合了...
2022-06-19
博物馆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由六个单体组成6月16日获悉,四川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即将对公众开放。 据了解,成都自然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西侧,其前身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项目建筑方案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美国PCPA事务所提供,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主体由六个单体组成,用山...
2022-06-19
苦苦等待约3000年,三星堆青铜鸟脚人像终于找回“另一半”。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在“分离”3000年后终于合体,专家认为这件充满想象力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这不是人像,应当是神像。”现场见证两件文物“合璧”的专家无不惊叹。“...
2022-06-18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聚焦/热点(1)

聚焦/热点(1)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1)

标签模块(3)(1)(1)(1)(2)(1)(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1)

视点(2)(1)(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2)

视点(2)(1)(1)(2)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