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经济和各行各业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4-21 13:16作者:梁建章来源:绕梁说 哪些行业会受到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近日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很多人好奇的是,人工智能未来到底会如何影响经济、人口和创新?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个人的一些看法——谈谈人工智能对于经济以及各行各业的影响。 自从深度神经网络出现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ChatGPT的出现是个奇迹,超出了几乎所有计算机科学家的预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一旦拥有了几百亿的连接,并且通过大量的机器学习,就能产生近似人类大脑的通用智能。虽然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待完善,但是在哲学意义上,基本已经证明人类大脑没有什么特殊性。人类通过机器模拟所有人类智能,其实只剩下时间问题。未来的问题,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干什么,而是人类会选择让人工智能干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将取代哪些职业,是否会出现大量的失业?哪些行业会受到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影响创新和教育?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收入分配? 解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行业象限图。我们把一些代表性行业分成两个维度,四个象限。横坐标是行业的科技自动化程度,从左边“容易自动化”到右边“难以自动化”。比较容易自动化的行业包括农业、家电、服装、汽车,还有数字娱乐行业。“难以自动化”的行业包括房地产行业,因为建筑工和装修工短期难以被机器人取代。旅游因为涉及到人的运输和服务,也比较难自动化。纵坐标是需求层次的维度,从低的“物质需求”到高的“精神需求”。人的物质需求包括“衣食住”等行业,物质的需求到一定数量以后会相对饱和,而精神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旅游、娱乐还有教育属于精神需求,创新满足了人类探索的本能,所以也是精神需求。 用以上两个维度,可以把各行各业分成了四个象限: 容易自动化的物质需求行业,如农业、服装业、汽车等消费品制造业,因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些行业的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和价格大幅下降,但是需求并不会因为价格下降而提升。因为物质的需求会饱和,一个人只能吃这么多穿这么多。所以总产值和GDP的占比都会下降。 容易自动化的精神需求行业,数字娱乐行业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因为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生成对话、画图、视频等。随着效率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人们会消费更多的数字娱乐产品,因为这属于精神需求,所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行业的产值与GDP占比都会比较稳定。 难以自动化的物质需求行业,如房地产。由于建筑工人和装修工人短期很难被替代,因此房地产的总体的成本是稳定的,需求也是稳定的,总产值和GDP占比会趋于稳定。 最后就是难以自动化的精神需求行业。旅游可能“难以自动化”,所以效率和价格都保持稳定。但是需求会随着整体社会的富裕程度提升而提升,所以在经济中的占比会提升。衣食住行里面,住和行难以自动化,而只有行(旅游)是难以自动化的精神需求,其占比会越来越高。另外,还有两个精神需求的行业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创新和教育。 创新行业 创新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业,而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研发和创作活动中,其受人工智能的影响也可以用以上的框架来分析。有些创新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部分取代,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搜寻和测试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像AlphaFold),甚至自动推荐和分析一些假设,还可以辅助做一些艺术创作。但是一般来说,人类在提出问题和需求方面仍然占主导地位,因为到底需要什么,根本上还是要问人类自己。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选择,会牵涉到人类特有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判断。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人类也不会把创新完全交给人工智能完成。所以人类会继续把握创新的方向盘和最终决策权,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完成创新。 同时,创新能带来成就感和好奇心的满足,以及基于探索过程而产生的乐趣。而且,人工智能取代了一些简单重复的任务,使得创新的工作更加有趣。所以创新将成为一种很高级的精神需求,会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由此产生的结论是,人工智能会提升创新的整体效率,造成创新成本的下降,但创新活动的规模会继续增大,创新行业的经济占比和重要性也会提升。 教育行业 我们还是用这个分析框架。首先,教育可以实现部分自动化,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甚至取代部分老师的工作。另外有些机械的技能不必再学得那么仔细(如语法和算术等)。当然,目前僵化的升学制度,会延缓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从事创新,而且创新的人都需要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这个强大的工具,这都需要创新者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有些老板认为,ChatGPT相当于几乎可以免费雇佣无数的本科生。很多工作,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超过本科生,这是否意味着所有人都不必读大学本科了?结论恰恰相反,未来需要更多人接受大学本科的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本科学习,才能拥有驾驭人工智能所必需的更高认知能力,然后才有机会进入硕士和博士学习,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 另外,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一种精神需求。未来的教育,肯定不只是为了培养从事某项简单工作的基本技能(一代人后就很可能会被机器取代),也不仅仅是培养创新的认知能力,而是还需要培养人文素养、生活技能和生活情趣。这样高级的需求,会随着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所以教育应该是一个效率会提升但需求也会提升的行业,应该更加普及和提速。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建议应该普及高中和大学教育以及取消中考和淡化高考(详见:《十项生育减负政策建议》)。 人口和创新 我们再来看看AI将如何影响人口。一种说法是有了人工智能之后,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人口了。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我刚才提到人工智能不会导致失业率的整体飙升,而是会有更多人转向精神需求产业尤其是创新产业。所以人口减少最大的负面效应,不是养老问题而是抑制创新。中国这几年的每年新出生人口出现断崖式下滑,未来年轻人口规模的萎缩,将削弱创新人才的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重要,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用户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大量的消费群体是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创新要素。未来创新产业的经济占比会越来越高,而新生人口的下降,将严重影响一代人以后的中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另外,生孩子是不是一个精神需求?可不可以自动化?显然部分涉及精神需求,因为孩子可以带来独特的成就感和亲情。但是生孩子还有很高的成本,根据育娲人口的研究报告(详见:《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中国每个孩子十八岁之前平均需要约五十万元的直接养育成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直接养育成本则接近一百万元),中国家长花在教育的时间成本也很高。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很难大幅降低养育的成本,所以还是要靠政府采取生育减负和教育改革的措施来减轻负担。如果能够大幅降低养育的负担,那么生孩子作为人类的本能需求还是会被充分释放,所以我一贯呼吁尽快出台生育减负的政策。 失业和闲暇时间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最大担心是失业,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已经给出了答案——随着效率的提升,有些行业会萎缩,但另一些行业会大幅扩展,后者将是难以自动化且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包括教育、创新和旅游行业。所以整个经济的就业构成会出现变化,并不会引发大量的失业。当然,有些人会面临技能的升级和转行。从整体来看,经济的物质和精神水平会更加丰富,尤其是精神需求会得到更多的满足。 效率的提升会促使经济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会被工作时间的减少所部分抵消。随着收入的上涨,人们工作时间会下降多少?这取决于该项工作是否属于具有成就感和趣味性的“好”工作。显然,创新是这样的工作,比如一个研发人员仍然基于兴趣而勤奋工作。随着收入水平的整体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愿意从事时间长且简单无趣的工作。 分配和意义问题 可以按照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来看分配问题。一是涉及创新和复杂脑力的高技能工作;二是简单脑力的中技能工作;三是如服务员和快递那样的低技能工作。因为中技能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其收入会和低技能趋同。随着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企业对高技能人群的能力要求会提升,与此相对应,这些人的收入也会相对上升。 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会取代大部分工作,这可能需要经历几代人的时间。那时人类就会把最有趣的工作留给自己,也会出于安全考虑而把创新工作抓在自己手里。到那时,除了休闲娱乐产业,最大的产业很可能是创新和教育。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会更多地引发人类对生活意义的思考。我以前撰文提到过智能时代的人生意义(详见:《梁建章:创新和传承,生命意义的思考》),人的价值就是创新和传承——创新还是要靠人类做,孩子还是要靠人类来生。人类应该不会让人工智能自主创新或者生孩子(AI复制可能造成不可控的电脑病毒)。 结论 人工智能会对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经济的整体效率提升,人们会拥有更多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但不会因此出现整体性的大规模失业。有些难以自动化且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将继续高速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创新作为一个涉及精神需求的行业,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其在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也会继续提高,而这又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低生育率所导致的人口萎缩,对创新的负面作用也会更加凸显,因此中国需要出台切实有效的生育减负和教育改革的政策。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在城市里走街串巷感受城市文化、体验烟火气;在博物馆里看不同的展馆,欣赏更多藏品……日行数万步,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花费尽量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和打卡尽量多的景点,然后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如今,年轻人观光游开始呈现新的特点,各种半日游、一日游攻略层出不穷。 现状:年轻人观光游主要围绕三类场景周末搭上高铁动车,前往柳州品尝螺蛳粉,到武汉搭长江轮渡,或者到长沙打卡网红品牌,正成为广州不少年轻人的... 6月6日电 去哪儿6月5日发布的《2023年端午假期旅游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截至6月4日的平台搜索量和提前预订量看,今年端午节假期我国旅游市场有望延续“五一”势头。数据显示,受假期时长影响,端午节假期出行仍是周边游、短途游居多。但得益于通畅的高铁线路和低价机票,围绕大城市的“2小时旅游圈”成为出行新趋势。如从北京出发,1小时可实现京津冀多个城市通达,2小时能到达辽宁朝... “露营热”带动了户外电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一众品牌开始陷入各种“卷”的时候,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已经来临。 续航不限量,小指可拎起的外接电池户外电源(品胜逆变宝)发布 前不久,广东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胜)在广州召开发布会,推出了战略性新品——外接电池户外电源。基于广泛分布的换电网络,能带来续航不限量的全新用电体验。并凭借“一根小指就能拎起”的超高便携性,让发布会上的嘉宾印象深... 3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即日起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如今,中国入境游市场全面恢复近两个月,吸引了外国游客纷纷来华。他们看风景、赏文化、品美食……感受美好中国的多彩活力。快乐中国之旅英国游客艾达在上海乘坐都市观光巴士,用相机定格“东方明珠”的那一刻时,兴奋地说:“眼前的风景很美,巴士观光方便快捷,座位也舒适,旅程串起了上海很多地标建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4日批准18个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总数因此达到195个,分布在48个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识创建于2015年,用于认定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地质遗产。这有助于将重要地质遗产的保护、公众宣传、可持续发展方针的落实相结合,服务当地社区。在此次新增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中,印度尼西亚有4个,巴西和伊朗各有2个,希腊、日本、马来西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