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文旅产业高开稳增持续回暖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3-06 16:48作者:鲁元珍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的陕西榆林古城老街,一场非遗大集热闹非凡,市民游客沿着老街一路前行,地道秦腔、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安塞腰鼓,原汁原味的秦风秦韵扑面而来。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一场心仪已久的电影,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来到古村镇品味乡愁……寒冬已过,春回大地,今年以来文旅产业复苏发展新气象令人振奋。“蛰伏”许久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追寻久违的诗和远方。

  文旅产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下一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将释放更多消费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加速复苏,文旅消费信心强劲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2月6日凌晨0点15分,近50名游客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出发,开启了前往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和埃及的旅程。时隔3年,这支出境旅游团队标志着我国出境团队旅游业务正式重启。

  “每天都满员,非常忙碌,但也十分开心。”对于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海南三亚的民宿老板刘惟斯说起游客的回归,难掩喜悦之情,看着远道而来的游客住进民宿,相约看海景、逛古街,他知道旅游业的春天就要来了。

  今年春节,是旅游复苏的一个新起点——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其中,云南、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超过疫情之前。

  亮眼的数据,提振了旅游行业的信心,唤起了更多人的出游意愿。暖春将至,节后旅游市场淡季不淡,错峰出游的人们意兴正浓——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进入花期,骑行爱好者穿梭在油菜花海,踏青赏春的游人络绎不绝;从河南郑州出发的“红旗渠号”列车载着红色教育主题旅游团驶向林州,开启特别的红色文化之旅;在四川成都,灯会、光影节、火花节等夜游活动绚丽多彩、点亮夜色……

  “疫情积压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出游规模、消费结构、服务质量、市场主体获得感等指标全面上升,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业界预测,今年旅游市场有望在暑期迎来全面复苏。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文旅消费热潮,文旅行业摩拳擦掌、积极准备,各地纷纷推出丰富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打折、发放消费券等促消费惠民举措,进一步提振人们出游消费信心。


  百花齐放,文化产业新业态涌现

  今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文化馆里活动不断,新春送“福”字,非遗展示,戏曲演出,精彩连连。“家门口就能欣赏这么好看的评剧演出,让我们过足了戏瘾。”市民张女士在看完折子戏《茶瓶计》后高兴地说。

  春节期间,一部部高口碑影片为电影市场带来“开门红”——截至1月31日18时,2023年度电影票房破100亿元,刷新我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最快破百亿元纪录。

  逛一逛展览,看一场演出,与家人朋友相约影院,在图书馆里潜心阅读……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百花齐放,旺起来的文化消费展现着我国文化市场巨大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随着文化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让数字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沉浸式戏剧、特色书店、文创商店、数字展览等新形式走进生活,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文化休闲方式。

  “文化新业态催生出文化消费新模式,激活了文化消费新体验,期待更多力量加入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说。

  2022年,全国文化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行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0.9%。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也为人们增强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品味乡愁,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一直想来北方看冰雪,官方推荐肯定差不了!”广东游客周先生第一次来到黑龙江鸡西,练习滑雪,看二人转表演,品尝农家菜,独特的乡土气息令他心情无比舒畅。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28条“乡村四时好风光——瑞雪红梅 欢喜过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鸡西冰雪逍遥游”乡村冰雪之旅就是其中之一。

  赏花踏青、田园观光、民俗体验、农事采摘……走在青山绿水间,感受乡村烟火气。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3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有4个乡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乡村旅游日渐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方式,也打开了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新路径。

  原生态的乡土韵味、传统民俗和非遗技艺,让乡村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一间间旅游民宿将创意设计、康养休闲、露营体验等多种业态结合起来,一批批非遗工坊为非遗手艺人提供了增收致富的路径,文化产业的发展正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一个个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成为游客们的向往之地,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投身乡村建设的浪潮。

  在四川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龙马村,85后成都女青年周曼返乡创办的餐厅坐落在金色的油菜花海间,白墙青瓦,甚是亮眼,不同主题的装潢、口味丰富的菜品使其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宜居,我的民宿和餐厅也迎来更多客人,一座小院,四季春秋,这就是梦想的生活。”周曼感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美起来,产业兴起来,文化味浓起来,文旅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为村民们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随着文旅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如今,差旅人士的睡眠状况成为值得关注的研究议题。3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其中报告显示,20.32%的差旅人士在23点入睡,20.22%的在24点/0点入睡,多数差旅人士睡觉时间偏晚。并且在过去一个月中,有超过一半(55.53%)的差旅人士每月有1~7天的时间出现失...
2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显示:住宿、商务服务等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这些行业的快速复苏一方面和消费回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商务活动的快速重启有关,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商务出行带动了酒店业务的快速增长。家住上海的韦先生是一名工程师,因为业务需要经常出差,春节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东奔西跑。这几天他在北京出差,这也是他春节后第二次来北京,但明显感觉到房...
加拿大在1月份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了临时检测措施,此后的相关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情况有所改善。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周四表示,加将从3月17日起取消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澳门的航空旅客的强制性新冠检测要求。报道称,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在一份声明中说,与其他几个国家一样,加拿大在1月份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了临时检测措施,此后的相关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情况有所改善。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在声明中还补充...
大型邮轮被称为“能在海上航行的星级酒店”。目前,服役中的大型邮轮都是国外生产的,但很快这个情况就将改变。我国在上海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内部装修和系统调试,预计今年底前交付。因为设计建造难度极高,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一起,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交付前将试航 全面验证机械性能和舒适度总台央视记者 ...
3月17日,据“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为切实加强电竞酒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起草了《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电竞酒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中明确,严禁电竞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专业电竞酒店...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