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70多家主题公园全年营收逾130亿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26 14:47来源:千龙网 国内主题公园数量稳步攀升。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主题公园已经涌现出华侨城、华强方特、广州长隆、海昌海洋公园等一批优秀的项目并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接待能力。近年来,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和北京环球影城的开园把中国主题公园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日前,由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并发布的《2022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尽管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纳入统计的70家主题公园2021年全年合计接待游客7548.73万人次,合计营业收入132.57亿元。2021年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同比均有增长,增长比例分别为11.5%和40.1%。 增长韧性持续 国内主题公园数量稳步攀升 来自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于2018年4月9日发布的《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规〔2018〕400号)中的规定,主题公园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兴建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实行封闭管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文化旅游主题,为游客有偿提供休闲体验、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园区。比如,以大型游乐设施为主体的游乐园,大型微缩景观公园,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环境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影视城、动漫城等园区是主题公园,而政府建设的各类公益性的城镇公园、动植物园等不属于主题公园。 “由2020年的50家到2021年的64家,再到2022年的70家,样本数量从侧面反映了国内主题公园数量仍处于持续增长的发展阶段。”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介绍,“进一步分析发现,数量的持续增长既得益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品牌的带动效应,也得益于国内主题公园品牌的迭代效应,如正在迅速布局的方特系列主题公园等。” 相较于2021年的评价,本次报告纳入评价的主题公园为2021年1月前开园的主题公园,样本数量净增加6家至70家,主要分布于24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约占我国现有大型和特大型主题公园数量的92.1%。据统计,年游客量前20名的分别为上海迪士尼、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北京欢乐谷、深圳世界之窗、武汉欢乐谷、上海欢乐谷、绵阳方特东方神画、广州长隆欢乐世界、深圳欢乐谷、银基动物王国、荆州方特东方神画、重庆欢乐谷、无锡融创乐园、成都欢乐谷、广州融创乐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南宁方特东盟神画、长沙世界之窗。 年营业收入排名居前的是上海迪士尼、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北京欢乐谷、广州长隆欢乐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绵阳方特东方神画、武汉欢乐谷、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上海欢乐谷、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深圳欢乐谷。 规模竞争力分类指标来看,上海迪士尼与珠海长隆优势依旧。而相较前一年,东方山水乐园酷玩王国、南昌融创乐园、长影环球100奇幻王国被挤出前十位,来自北京、成都和重庆的欢乐谷以及广州融创乐园取而代之。 差异化经营“百花齐放” 区域市场分布日渐均衡 “区域布局上看,国内主题公园目前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而尽管竞争力东部仍相对强势,近年来中部西部地区也逐渐呈崛起态势,区位分布更具均衡性。”报告中指出,排名靠前的主题公园集中于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排名后十位的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这一方面说明主题公园的长期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主题公园产业集群效应,有效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吸引游客集聚。”林焕杰表示。 “在主要中心城市都已布局主题公园的情况下,主题公园市场将走向区域化。除个别具有强大品牌吸引力的公园外,其他公园主要依赖本地市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系主任、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梁增贤博士表示,未来主题公园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与品牌化,借助于新技术的变革与应用,竞争中需要更精准的开发和营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主题公园在运营中的特色差异化也日渐凸显,各类IP也日趋多元化。报告分析认为,当前国内主题公园的差异化竞争主要体现在:一是选址的差异化,通常选择三四线城市进行区域布局;二是项目的差异化,提供的休闲娱乐设施在当地可替代产品较少;三是善于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各国民族文化主题的特色项目,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和市场的青睐。 谈及行业发展趋势,林焕杰介绍,在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各主题公园通过创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主题公园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其中,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兴主题公园将迎来品牌化的发展阶段,在打造中国主题公园品牌的同时,丰富中国主题公园品牌矩阵,文化性的表达是主题公园的一种创新性方式,助力中国主题公园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这个春节假期,消费市场活力满满。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消费有哪些新特点?各地酒店、机票预订情况如何?哪些城市、国家是旅游过年热门目的地?据携程数据显示,作为跨境旅行放开后的首个长假,中国游客迅速走出国门享受海外中国年,春节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40%。而飞猪数据显示,今春最热门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是成都、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更多有趣数据盘点,继续往下看。今春最热门国内旅游目的地出炉 民宿订单量同... 2023年春节是新冠肺炎“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第一个公众假期,疫情积压的探亲访友、旅游过年、民俗体验、避寒和冰雪等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出游规模、消费结构、服务质量和市场主体获得感等指标如和煦的阳光洒满旅游的大地,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开门红”成为各地总结报告的关键词。2020年以来最好的春节过去了,万物重生的春天到来了!01元旦和春节假日市场数据充分表明旅游业已... 春节假期历来是观察国内年度消费市场走向的重要窗口。1月27日,美团发布的2023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迎来“开门红”,假期前6天,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春节增长66%,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等地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异地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76%,与本地消费一起迎来强劲复苏,成为拉动经济回暖的“双引擎”。 热门餐厅等位超千桌、各大景区“人从众”、古镇老街人头攒动、多地一房难求…... 1月27日,支付宝发布2023年春节消费观察——新年消费烧起5把火,居民消费热情加速回归。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春节对许多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既是回家团圆的美好,也是对新一年期盼和许愿的序章。截至2023年1月25日的春节假期前7天数据显示,这个春节,小城经济、阖家出游、出门逛街、跨境游、景区慢直播都火了,消费实现翻倍增长。 返乡过年回来了,小城经济又火了 与2022年同期相... 推动培育一批旅游“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实施旅游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工程,支持重点旅游企业实施战略性并购重组、上市挂牌等,推动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业务,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旅游集团。同时,方案聚焦数字文旅、旅游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培育一批旅游“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交通、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