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解读新版防疫政策和行业影响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14 14:13作者:梁建章来源:绕梁说微信公众号 “二十条”再次明确规定了一些细节的防疫政策,目的是有效防范各地层层加码的乱象。 “双十一”当天,“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抢走了所有购物优惠的风头。各项防疫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集中隔离7+3缩短到了5+3,次密接不再追踪,另外国际航班也不再熔断。沪深300指数当天暴涨2.79%,旅游酒店板块的多支股票表现活跃。 以旅游业举例子,从10天减少到8天的隔离,对于大多数入境或者出国的游客而言还是太长了,依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阻隔海外出游;不断变化的涉及高风险地区城市的名单,仍然会让远途旅行变得犹豫;对于餐饮娱乐等行业,只要有高风险地区,还是会阻碍很多人出门消费。所以相比短期对经济的影响,本次政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预示防疫政策拐点到来和防疫逻辑的变化。 病毒的演变大致存在着两个趋势,一是毒性越来越弱,二是传播力越来越强。我们通过基本繁殖数(R0)来衡量疾病的传染性,这是初始病例在没有相关免疫力的人群中感染的平均人数。根据南澳大学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一位教授的公开文章,新冠病毒原始菌株的R0为3.3,Delta的R0为5.1,Omicron BA.1的R0为9.5。最新的变异株确实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擅长逃避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产生的免疫力。 防疫政策如果主要考虑病毒的传播力,要达到全社会零感染的效果,封控政策就会越来越严苛。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越来越强,封控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广泛,整个社会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随着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病死率和重症率都大幅下降。例如从韩国和越南的死亡人数数据可以看出,病毒病死率持续下降,甚至降到了流感以下的水平。如果防疫政策主要考虑病毒毒性,即死亡和重症人数而不是感染人数的话,那么,随着毒性降低,防疫政策就应该逐步开放。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这次防疫政策的调整正是朝着这个逻辑,调整显然不是因为病毒的传播性降低了,而是因为病毒的毒性降低了。所以可以认为新版政策的确是一个拐点,今后可以期待随着民众对病毒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政策调整会主要考虑病毒毒性的降低,不断优化直至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其实,其他国家的防疫政策也经历了逐步收紧到逐步放松的过程。相信随着病毒的毒性减弱,中国也会切换到逐步放开的阶段,这是本次防疫新政的重大意义,也是整个市场有如此正面的反应的原因。 另外“二十条”也再次明确规定了一些细节的防疫政策,目的是有效防范各地层层加码的乱象。例如明确规定不能按行政区域搞核酸检测或者封控,不重复隔离入境客人等等。显然中央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规定这些防疫的细节,各地就有可能层层加码。可以期待,今后的防疫政策将更加具体化,这有利于提升政策落地的效率,也是政策未来对经济和各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的保障。 再谈谈对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影响。海外的旅游业已经逐步开放,继欧美大多开放之后,亚洲地区的新加坡早在2021年8月宣布对部分国家开放“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并在2022年4月1日对向已接种疫苗的游客全面开放边境。泰国在今年6月起取消全部的入境隔离,即使是未能完整接种疫苗的游客,也只需要在泰国入境机场做一次抗原检测。最晚的日本也在今年10月份正式解除自新冠疫情以来实行两年多的自由行限制,包括来自欧盟和美国等6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获准免签进入。中国香港地区自9月底宣布目前检疫措施由目前的“3+4”改为“0+3”和居家隔离。尽管如此,中国香港地区和完全开放的新加坡,在吸引游客和大型活动方面还是处于劣势。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或者提供核酸证明,全球旅行基本恢复畅通,这一点直接体现于全球航班恢复情况。2022年9月,国际航班恢复强劲,根据IATA官方数据,从收入客公里指标(RPK,即每个航班乘客人数乘以该航班飞行里程求和)来看,北美地区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89.4%,欧洲已恢复到78%,亚太地区只恢复到了50%左右,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相关的航班恢复还相对滞后。从国际机票航段量指标来看,欧美地区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80%以上,全球、亚太也在不断上升。 图片数据来源:IATA DDS 与此同时,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感染人数仍处于高位,但死亡人数却持续下降,也没有引发医疗挤兑。可以说随着病毒毒性的下降,新冠已经流感化了。普遍的防疫政策是,不强制要求检查,如果出现症状,无论是感冒还是新冠,都建议在家自我隔离几天,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痊愈。从客观效果来看,以在家隔离为主的策略反而可以减少对于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占用,有效保障重症或者其他病人及时获得医治。只要医疗资源不受到挤兑,死亡率就会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开放的趋势也就还能持续下去。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新冠病毒不仅死亡率已经低于流感,重症率也非常低,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也比较乐观。所以可以预期,全球的旅游业将持续强劲复苏,好多国外的同行都在问何时可以去中国旅游。 由此可见,随着政策的调整乃至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旅游业也会强劲复苏。甚至有理由认为,旅游业会在疫情过后产生更大的需求,因为疫情促进了远程办公技术的普及。全球很多公司已经实行3+2混合办公和灵活的办公模式,携程也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3+2的远程办公模式,员工每周可以选择两天在家办公。混合办公的模式普及以后,人们会有更多的灵活时间用于陪伴家人和举家旅游。另外,远程技术的普及,也可以促进一些公司的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和获取资源和人才。比如携程公司近年来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未来有机会成为在全球领先的中国旅游企业,而业务的增长也包括有望吸引更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 对于旅游以外的行业,例如餐饮娱乐,防疫政策的方向调整也是一个提振信心的强心针。但中国经济由于房地产等行业的问题,总体需求还处于低位,需要尽快推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长期隐患就是人口问题,另外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是给低迷的生育和结婚意愿雪上加霜。近年来的每年新生人口总量持续走低,从五年前的1720万断崖式地下降到了去年的1060万。预计今年有可能出现全年新生人口低于1000万以及总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亟待出台鼓励生育的财政政策。建议把鼓励生育和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比如对于二孩和多孩家庭发放现金补贴和税务减免,既可以刺激需求又可以鼓励生育。如果和房地产的政策结合起来,可以对于二孩和多孩家庭的房贷进行利息补贴。当然鼓励生育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除了购房减负,还有如何改革教育减轻家长负担等复杂的政策考虑。总的来说,未来如何刺激需求尤其是房地产的需求,和如何鼓励生育将是中国经济在疫情过后最重要的政策考虑。可喜的是,二十大报告对于人口和教育等问题均有纲领性地提及,政策的细化和落地值得关注。 总结:“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预示着未来防疫政策的优化方向。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同时也期待政府出台强有力的刺激需求和鼓励生育的政策,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长期繁荣的轨道。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t.cn"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2月2日消息 中国旅行社协会日前发布《关于做好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示》指出,旅行社应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明确各方权责。明确告知游客回国需持有48小时阴性核酸证明,并及时提醒和协助游客开展核酸检测,避免因无法提供核酸证明而延误返程时间。建议在旅游合同中就核酸检测费用以及游客未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导致无法按时回国的责任做出明确说明。根据《提示》,旅...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强劲的复苏态势也对各地旅游管理部门、企业经营者和一线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新华社记者发现,为顺应行业复苏态势,满足大众旅游服务需求,多地在探索中采取了平衡客流、升级安保、提升服务等一系列措... 2023年湖南省力争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左右,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2月2日,2023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召开。2023年湖南省将以举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擦亮“奇秀山水”“经典红色”“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五张名片,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左右,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左右,恢复到2019年疫... 2月3日电 记者从中国旅行社协会获悉,近日,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关于做好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示》透露,旅行社要按照《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要求,在试点国家名单范围内开展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如开展单项委托业务,不受上述国家限制,但旅行社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单项委托业务。《提示》明确,旅行... 2月3日电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微消息,自2023年2月2日起,中国驻日本使领馆调整赴华签证办理要求。请按照中国驻日本使领馆领区划分递交签证申请。更新后的赴华签证办理要求如下:一、无需办理签证人员(一)适用各类互免签证协定的外国人(二)持有效中国永久居留证件的外国人(三)持各类有效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四)持有效APEC商务旅行卡(不包括虚拟卡)的外国人二、申签流程(一)使馆领区的申请人请登录中... |
|